[導讀]央行調統司司長盛松成在最新一期的《中國金融》雜志撰文指出“有人說高房價是印出來的,這是不準確的。與其說高房價是‘印出來的’,還不如說是‘炒出來的’!
本周房地產企業成了焦點,房價走向又成為熱議話題。
首先值得關注的是,央行調統司司長盛松成在最新一期的《中國金融》雜志撰文指出“有人說高房價是印出來的,這是不準確的。與其說高房價是‘印出來的’,還不如說是‘炒出來的’!
他認為,當某一商品價格大幅上漲時,往往有人將其歸因于貨幣供應的增加。無論是石油價格上漲、黃金價格上漲,還是房價上漲,都出現過類似的議論。這種議論的錯誤在于混淆了單一商品價格與價格總水平的決定因素。
但實際上,無論石油、黃金還是商品房,都不僅僅是商品這么簡單,它們同時具備商品和投資品的兩大功能,單純用供需關系來考量價格走勢是不全面的。
其次需要關注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上半年經濟形勢和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這種表態讓市場相信本屆政府會繼續對地產業采取“不調控”的政策。A股的地產板塊隨之出現了一輪上漲。
與之相應的是,市場也出現了新一輪的房產搶購風,不少地區還出現了加價買房,甚至是“日光盤”。
再一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玨林表示,大家對政策的執行和政策的目標理解不準確,中國從來沒有提出把房價調下去,一直提房地產市場穩定、房價保持穩定增長,還有“增長”兩字呢。房價與房地產發展有關系,房地產發展與整個經濟發展有關系。發展就是向前走,要不就是后退。但是我們國家處于經濟上升周期,房地產業領跑,這是必然的。
有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房地產用地供應8.24萬公頃,創歷史新高,全國土地出讓合同價款1.7萬億元,增幅達77.3%。在這些數字背后,是土地財政支撐的地方融資規模繼續膨脹,房價(地價)與債務規模比翼上升。
如此紛繁復雜的政策和市場因素下,仍然會有人問,到底現在要不要買房。這個問題比到底現在是不是應該入市更難回答。
對于剛需,任何時候買房,只要有了能力,都是好時機。畢竟房地產不是日用品,土地資源稀缺,加上國人對于房產的偏愛,基本上在最近這些年是不會出現一線城市商品房供大于求的可能性的。所以,剛需買房應該順應需求,而非市場價格。
對于投資,則是一個兩難的選擇。如果買,可能在將來遭遇房產稅或者高額的交易稅費,如果不買,錢放在手上并沒有一個收益穩定安全的出處。但是考慮到目前并不算好的經濟形勢,恐怕手中有現金會比買一套套現能力差的房產要實用些。在銀根仍然緊張的當下,通過一些理財產品,實現的收益是可以得到一定保障的。
沒有任何一個投資產品是可以穩賺不賠的,房產也是。如果將房產視為投資品,則需要在投資的同時考慮到可能的政策風險和資金風險。過去曾經出現過房價小幅下跌、業主集體退房的事件,很難說將來會不會繼續出現。如果將房產看做穩賺不賠的買賣,那么,建議投資者還是別買房了,萬一出現政策波動,上下就至少是幾十萬的盈虧,絕對會影響社會和家庭和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