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8月9日凌晨消息,外媒周四分析文章指出,中國公布最新的貿易數據顯示,出口額以及更加重要的進口額在7月都有積極復蘇,帶動多個市場的上漲,但深入分析發現仍有不少疑點。
分析指出,中國7月的進口額有10.9%的大幅增長,遠好于1.0%的市場預期,同時銅的需求也有飆升,甚至使得媒體發出了全球經濟走勢將有轉向的判斷——雖然中國的貿易盈余在當月僅有178.2億美元,是連續第二個月不及市場預期,與269億美元的市場預期之間的差距也是四個月以來的最大值。不過對這個遠好于預期的進口數據的深入分析還是會發現,依然有很多出入吸引著市場的注意。
以重要性排序來說,首先,10.9%的進口增長相比經濟學家的普遍預期居然有5.5倍標準偏差,是三年以來對市場預期的最大程度超越,如果考慮到全球經濟的下行走勢,這種積極表現是否具有合理性?
轉播到騰訊微博
其次,與此同時的中國貿易盈余結果不及市場預期:
轉播到騰訊微博
第三點,中國內地和香港之間的數據還存在非常明顯的出入:
轉播到騰訊微博
第四點,被市場解讀為全球增長復蘇指標的銅進口數據在過去兩個月中居然有令人驚異的52%增長,應該是中國流動性緊縮局面發生的同時,銅融資增長的完美體現:
轉播到騰訊微博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中國公布的向美國的凈出口數據,與美國提供的從中國的進口規模之間有持續存在的每月高達100億美元的差異。
轉播到騰訊微博
上圖的藍色部分是中國方面的數據,相比橙色,也就是美國方面的數據要多出很多。現實中兩組數據必須是平衡的,這也就是說,至少有一個國家沒有說實話——自然是來自中國的貿易數據更值得懷疑。
分析認為,除了數據公布之后算法交易帶來的膝跳反射一樣的市場走勢,以及讓市場專家們有了幾個小時夸夸而談的機會,周四的中國貿易數據絕不應該被視作一個積極的消息。
有經濟學家很快就對數據提出了質疑。美銀美林經濟學家陸挺表示:“在投資者的思維中,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我們是否能相信貿易統計的質量,因為在2012年10月到2013年4月,貿易數據受到了嚴重的人為操控。因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停止升值了,熱錢開始流出,而且在今年4月以后,中國出臺了嚴峻的措施打擊虛假貿易,我們認為貿易數據的質量已經大幅改善。”
陸挺用自己的方法剔除數據中虛假貿易的因素;從好的一面看,經過陸挺調整后的貿易數據仍然令人鼓舞。陸挺表示,調整后的7月出口同比增長為3.5%,高于6月的-4.3%,調整后的7月進口為同比增長為10.3%,高于6月的-1.2%。
陸挺還表示,考慮到中國官方PMI從6月的50.1反彈到7月的50.3,7月的貿易數據支持了中國更好的經濟前景,肯定會增加市場信心。陸挺維持對中國下半年GDP增長7.5%的預期,這高于市場的平均預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