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惠生最大的金主,中石油為惠生貢獻了最高達80%的收入,這是一個極不正常的數字。 •來自中石油的項目,惠生又轉手分包給了中石油的附屬公司。 •已被協助調查的控股股東華邦嵩,在兩周前被質疑為幕后真正“大佬”代持股份。 |
國資委主任、中石油前任掌門人蔣潔敏“落馬”后,可以預見的是,中石油體系之內或之外將有更多人會牽連其中。誰會成為下一個被調查的對象?
漫天流言的世界里,一定程度上,資本市場的變化相對更可信。敏感的市場人士很快發現,就在此案發酵過程中,除了中石油系的股票暴跌外,一家名為惠生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下稱惠生工程)的港股上市公司也于9月2日重挫16.46%,并且發出緊急停牌公告。
當日夜間,惠生工程再次公告,宣布其控股股東華邦嵩“正在協助中國有關機關進行其調查工作”。雖未談及具體被調查原因,但公告明確澄清,稱自己在與中石油的合約中錄得的“收益甚微”。
然而,該公司在上市之前公布的招股說明書,卻證明了相反的結論:中石油是它最大的“金主”;并且,同時也是它最大的分包費用流出對象。中石油原本可直接承包給自己子公司的項目,卻經過惠生工程的一層轉包。。
控股股東華邦嵩,究竟是如何讓這家公司與中國最大的央企中石油產生如此緊密聯系?好奇之下,媒體和公眾卻發現,正在協助中國政府的調查的他,稱得上是一個“神秘人士”,公開資料能夠覓得他的信息,非常之少。
不管他多么神秘,多位能源行業人士對騰訊財經表示,可以確認的一點是:他與中石油關系非同一般,與中石油掌門人關系非同一般!斑@個行業里,靠關系拿項目實在太正常!
“金主”中石油
對于石化行業來說,惠生工程早已不是陌生的面孔。這家成立于1997年底的民營石化承包商,以項目改造起家,也涉及過化工工序中分離系統工程以及建設解決方案等,之后轉向了為投資額較大的石化、煉油及煤化工業務提供EPC(設計,采購和施工管理)解決方案。
惠生工程與中石油如影相隨。其在去年年底上市前發布的招股說明書中,為了吸引投資者,表現公司實力,列出了EPC服務在中國11個主要項目,其中有5個來自中石油。包括中石油的大慶石化項目、蘭州乙烯項目以及中石油獨山子綜合煉油及石化基地、中石油大連煉油項目、中石油四川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并且強調這些項目分別為當時產能最高、建設期最短、中國最大同類廠房等。
此外,公開資料也顯示,在廣西欽州、吉林、遼寧等中石油石化項目的重點區域,皆有惠生承包的工程。
作為“金主”的中石油沒有虧待惠生工程,其招股說明書顯示,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上半年,來自中石油及其附屬公司的總收益分別約為11.89億元、39.85億元、29.42億元及1.2億元,占總收益比例分別為63.1%、80.1%、58.4%及14.0%。
前三年的占比均超過50%。吊詭的是,上市前夕中石油收益占比大降,顯得非常突兀,而招股說明書并未對此進行解釋。
與之相對比的是,同為中國石化行業翹楚的中石化,給惠生工程提供的收入卻占比非常之小。2009年到2012年上半年,來自中石化及其附屬公司的收入占比分別為9.7%、2.0%、1.1%及1.4%,均不超過10%。
兩個行業最大的公司,面對同一個假如真如惠生工程自己所說的這么“優秀”的供應商,卻在合作金額上有如此大的差別,讓人懷疑是否摻雜公司品質之外的其他因素。
而在風險提示里,公司也承認中石油的占比“相當大”,提示對業務過于依賴中石油的風險,稱無法保證中石油會繼續將其作為供應商,可能對公司的業務、財務、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事實上,從媒體報道的蔣潔敏今年3月份就被調查的消息來看,惠生最新的公告稱“今年頭六個月從中石油合約中錄得的收益甚微”,這一表態,非但無法撇清與中石油過去的大量經濟往來,反而證明了:招股說明書提示的風險已然實際發生。
如此倚重中石油一家央企,是否EPC行業的普遍現象?
招股說明書引用中國勘察涉及協會提供的排名顯示,該行業在化工領域的前十名中,僅有惠生一家民營企業,排在第八位,其余九家均為國營企業,其中更是有六家是中石油、中石化的附屬企業。這六家公司依仗自己的母公司獲得項目不足為奇,另外三家非中石油、中石化附屬企業的公司,是否和惠生一樣依賴于中石油或中石化?
這三家公司都是央企中國化學(601117.SH)的子公司,中國化學沒有公布三家公司的客戶收入貢獻占比,但三家公司獲得大的訂單后都會發布公告。從近一兩年的公告來看,三家公司并沒有獲得來自中石油、中石化的大訂單,而且相比惠生工程,呈現明顯的客戶多元化特征。
排在第七位的中國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公告最多。從2012年發布的公告來看,天辰工程公司近期獲得的項目包括與中國神華子公司的17.69億元合同,與山西蘭花科技創業股份簽訂的20億元合同、與土耳其Park Holding公司的11億美元合同。這說明,過于依賴一家央企,并不是這個行業普遍現象。
吊詭的承包途徑
有趣的是,作為惠生工程“金主”的中石油,同時也是惠生工程項目分包的最大供應商。
數據顯示,2009年到2012年上半年,惠生工程付予中石油附屬公司的分包費用分別占同期分包費用總額的66.5%、64.2%、45.8%及16.7%。所占比例同樣在上市前夕蹊蹺下降,也未進行解釋。
對這種將從中石油承包來的項目,反過來再分包給中石油的附屬公司的做法,一位在石油行業負責項目管理的相關人士向騰訊財經表示,一般說來,在石油系統里,大多時候都是中石油的項目交予中石油附屬的子公司,中石化的交予自己的子公司。但是,由類似惠生工程這樣的第三方介入后,再重新轉手承包給自己的附屬公司,比較少見。當然,“不排除惠生工程確實實力不錯,因為中石油中石化在項目承包上也有市場化的改革要求,但是石油系統里,再怎么市場化,靠關系拿項目也不奇怪!
而惠生工程自己也對這種轉手模式進行了解釋,稱自己挑選分包商的標準包括經驗豐富、具備總承包一級資質、相關技術過硬等條件。
但事實上,這些標準并沒有嚴格執行。早在一年多前,一篇名為《中石油“AV女優門”特大丑聞》的帖子稱,作為中石油四川石化項目的施工總承包商在進行色譜儀的采購時,選擇了資質并非出眾卻有背景的北京華爾達公司代理的日本島津公司的產品。相應的,后者將總承包商角色的惠生工程的相關負責人送到日本享受女優服務。
除此之外,惠生工程甚至在招股書中非!按蠓健钡爻姓J,在挑選分包商的過程當中,項目擁有人(客戶)亦可參與,并且,自己會應客戶要求,通過競標選擇客戶批準及推薦的分包商。
這種“應客戶要求”而選擇分包對象的模式,正是造成中石油、中石化旗下的項目建筑上資質同級、質量能力上并無明顯差異的建筑供應商,獲得惠生的分包項目數量存在巨大差異的原因。
數據顯示,2009年到2012年上半年,中石化附屬公司從惠生工程獲得的分包費用占比分別為11.5%、4.5%、12.1%及8.5%,與常年接近或超過50%的中石油占比,不可同日而語。
神秘的華邦嵩
既是資金的最大來源,又是分包資金的最大去向,是誰讓惠生工程與中石油關系如此緊密?
隨著昨日的一紙公告,讓被調查的惠生工程“老大”華邦嵩,正式進入公眾視野。
惠生工程的招股書披露,華邦嵩出生于江蘇泰州,早年在江蘇省興化市戴南金屬絲網廠銷售部工作,創辦了江蘇省興化市石油化工設備配件廠。1997年,華邦嵩與兄長華邦山共同成立了惠生工程。去年12月,惠生工程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華邦嵩持有78.13%的股份,屬惠生工程 最大股東。上市首日,華邦嵩所持股票市值近90億元,隨后則超過100億元。
然而,除此之外,華邦嵩的公開資料少得可憐,幾乎僅限于一些富豪榜單,例如他被福布斯列在了2013年全球富豪榜的第1175位。多名能源從業人士稱自己只聞其名,未見其人,這使得華的身上披上了一層神秘感。
對于富豪榜單,華的一位江蘇同鄉在社交媒體上吐槽稱,雖然上了榜單,但是對于當地人來說,華依舊是個迷——大多人對他能夠從中石油賺到這么多錢覺得很好奇,堪稱一個神奇。
不過,一位石油行業的相關人士向騰訊財經解釋稱,華的故事很明顯——有“大佬”罩著。這是因為,在石油這樣專業的領域里,若非有門路,“長了翅膀也不容易搞到項目”。
為此,曾有外媒報道稱,華邦嵩只是個“前臺”,在為幕后的真正“大佬”代持股份。8月13日,惠生工程發布公告否認代持一事。
而翻閱惠生工程的發家史,不難發現其最大的轉折點在于公司成立后的第8個年頭——2005年。
這一年,惠生工程拿到了行業的“超級門票”——化工石油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證書。資料顯示,這一資質需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其中就有企業近5年承擔過3項以上大型化工石油工程,或單項工程合同額在1.5億元以上的化工石油工程施工總承包或主體工程承包,以及企業近3年最高年工程結算收入2億元以上等。
有行業人士對此抱有質疑態度,因為惠生工程官網資料顯示,2000年至拿到此資質前的五年里,惠生工程一直未有相關項目。
蹊蹺地拿到“超級門票”之后,惠生工程在石化工程項目開始“碩果累累”,跟隨中石化一起成長,遍及包括大連、廣西等石化重點區域。
讓同行羨煞的是,2009年,惠生工程拿到了國內一次性單體投資最大的煉化一體化項目,即中石油四川煉油一體化項目PC(采購和施工管理)總承包商項目,這一單個項目總投資額高達近380億元。
這讓同行們陷入了與公眾、媒體相同的好奇:華邦嵩究竟是怎樣搶到如此“大餡餅”的?
實際上,這個工程進展緩慢的“大餡餅”已經拉落一批人馬。媒體報道稱,成都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戴曉明,正因這個項目案發,繼而牽連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被查。此外,還有外媒報道稱,今年6月23日因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審查的四川省人大原副主任郭永祥也與該項目有關。
半年前,已從四川副省長等高位退居二線,擔任四川文聯主席的郭永祥,隨著梅花獎藝術來到上述項目的基地表演,心情大好的他,乘興跑到舞臺上,演唱了京劇《白毛女》選段。
而郭永祥,因為也從勝利油田起家,并且同樣擔任過中石油集團高管,被認為與蔣潔敏同屬正處于風雨飄搖中的“勝利油田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