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于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近日正式印發,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
問:《指導意見》制定的基本考慮是什么?![蕪湖鳩茲廣場](../../pic/201010081759526.jpg)
答:近年來,中西部地區積極主動地承接產業轉移,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同時也存在發展環境有待優化、合作機制有待完善、轉移秩序有待規范等問題,特別是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資活動中存在下硬性指標、搞“拉郎配”等不當行政行為。
《指導意見》提出,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工作,必須堅持市場導向,減少行政干預;堅持因地制宜,加強分類指導;堅持生態環保,嚴格產業準入。
必須將資源承載能力、生態環境容量作為承接依據
問: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重點任務有哪些?
答:承接產業轉移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吨笇б庖姟访鞔_了當前6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一是因地制宜承接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從各地比較優勢出發,重點承接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能源礦產開發和農產品加工業,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二是促進承接產業集中布局。加強統籌規劃,合理調整布局,促進承接產業發揮規模效應,培育和壯大一批重點經濟區。把產業園區作為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載體和平臺,防止盲目布點和新的園區熱。
三是改善承接產業轉移環境。要打破地方保護,完善承接地交通基礎設施,強化公共服務支撐,改善營商環境,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引導生產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不斷增強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主動性。
四是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產業轉移不是簡單的復制,更不能轉移污染和落后,要堅持把資源承載能力、生態環境容量作為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依據,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大污染防治和環境保護力度,努力實現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五是完善承接產業轉移體制機制。要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和經濟體制改革,推動區域合作向縱深發展,鼓勵合作共建產業園區,著力消除制約產業轉移與承接的體制機制障礙。
六是強化人力資源支撐和就業保障。把產業轉移與勞動力轉移結合起來,促進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實現產業、人口向城市集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
對符合條件的開發區公共基礎設施項目貸款實施財政貼息
問:國家將對中西部承接產業轉移給予哪些政策支持?
答:《指導意見》從財稅、金融、產業與投資、土地、商貿、科教文化6個方面明確了若干支持政策。
在財稅政策方面,對符合條件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公共基礎設施項目貸款實施財政貼息。在產業和投資政策方面,提出要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和政府核準投資項目目錄。在土地政策方面,強調要優先安排產業園區建設用地指標,探索工業用地彈性出讓和年租制度。在商貿政策方面,提出支持在條件成熟的地區設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或保稅監管場所,培育和建設一批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