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利潤也接單 中小企業企業比金融危機更難過
然而,危機的陰影就在今年加重了,中國經濟最有活力的中小企業,今年異常地緊張。
從年初回來的招工難、提高薪酬待遇,再到銀根緊縮遭遇資金難關,從外貿晴雨表的廣交會上的訂單報價跌至2008年前水平,再到宏觀調控政策新八條、限購令等的頒布,從人民幣不斷升值,國內通脹壓力大,到成本不斷增加,利潤被逼到頂住天花板……中小企業紛紛發出感慨,比2008年更糟糕的一年到來了。
4月,波特曼、江南皮革、三旗集團三家溫州當地老牌企業“不約而同”陷入破產境地,由此開始,長三角一帶不斷傳出中小企業倒閉的消息。當地政府部門已否定“倒閉潮”的說法,但承認今年的形勢的確十分嚴峻。
近期通過大規模走訪調查珠三角企業,南都記者發現,雖然大規模的倒閉潮并未出現,但“比金融危機時更兇險”的說法幾成業界共識,減產成為潮流。
在東莞,近期出現不少企業老板“跑路”案,多位企業家發出“實業難做會謀求退出”的呼聲;葜萑Y老廠倒閉,佛山、江門、中山都是有出現企業關停生產線減產,但是只是個案,沒有形成大面積關閉。佛山市經貿部門相關負責人回應稱,目前佛山的情況屬于正常,從統計數據與相關監測來看,沒有異常!耙恍┬∑髽I的關停,是行業競爭導致的優勝劣汰。”
“佛山紡織企業破產的還比較少”,三水大塘商會會長姚穎分析,與東莞等地不同,佛山的企業大多是自己的土地和廠房,在這一塊的成本上可以適當沖銷。據了解,今年以來,佛山紡織服裝企業到目前倒閉數量不到一成,而且都是一些小型的加工廠。
五金行業現狀是小廠難維持,但還未呈現大面積倒閉,僅小部分工廠轉手經營,或者關停生產線。陶瓷產業,由于近年來全國陶瓷生產線的大量投產,產能過剩、激烈競爭以及內憂外患的因素影響下,一塊瓷磚生產出現一毛錢微利,有企業由于銷量減少而關停生產線。
無利潤運轉只為養人
三水昊通印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理科開始算數,今年客商報價竟然比2008年還要低一成,如此一來,原來能賺一塊錢的利潤,現在只能賺2毛,利潤下降了八成。
調查發現,佛山紡織企業多數未選擇停產,而是做“計得過成本”的“幾乎無利潤”的訂單。
“佛山企業停工的較少”,名下有明佳棉整有限公司、景匯紡織印染有限公司等十間公司的劉雄杰說,自己十個廠其實開工率是達到9成,“寧愿做虧3%或4%的訂單,也不能讓機器停下來,要養著工人!薄叭绻F在就選擇不接單停產,那工人全部會跑掉,整個企業都會癱瘓! 姚穎認為,7月份可能會有轉機,因為3到6月份,訂單都是減少的,相應地市場上的庫存量隨著時間推進會慢慢減少,“客商應該是時候再來下單了。但也有可能繼續疲軟!
即便如此,佛山市名洲紡織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漢華卻不感到輕松,“訂單會否沒錢賺呢?”
棉價過山車重創紡企
在佛山,對比其它行業,紡企的處境最為艱難。去年下半年開始瘋狂的過山車棉價正是引發紡企陷入危機的導火索。
根據中國棉花信息網的數據,去年5月,國內棉花價格僅為17000元/噸,6個月之后漲至每噸超過3萬元。到今年2月,棉花價格創下35000元/噸的歷史紀錄。
去年“棉花掌”來得迅猛,經歷原材料高漲之后,企業成本壓力大增,為消化成本,只能提高報價,市場卻不能接受漲價導致訂單減少,訂單減少之下,今年紡企開工率就降低了。進入今年4月份,在應該進入生產旺季、原材料應該漲價的時候,棉價卻開始崩盤,以平均每3天500元/噸的價格迅速下跌,而且一度不能實現穩定,令得整個市場觀望態度加重,客商手中拿著訂單不敢下單,紡織企業也難以安排報價。
謝漢華做了20年的紡織行業,還從未感受到日子如此難熬,“如今的日子比2008年更難過”,“2008年金融危機造成的是‘外傷’,銷售市場不景氣、資金周轉出現問題,企業還可以堅持運轉。如今我們受的卻是‘內傷’,成本劇增,利潤空間驟減,只得垂死掙扎。”在謝漢華的講述中,紡織企業像一匹駱駝,人工、能源等成本不斷加重負荷,而“過山車”的棉價則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探因
1物價上漲,支出增加,人們將支出主要用在解決吃的方面,而在服裝方面則相應減少;
2去年起棉花價格搭上瘋狂過山車,當棉花價格攀上歷史高位時,受消費市場低迷影響,成衣產品難以提價;
3新勞動法頒布實施后,企業的用工成本至少翻倍,珠三角地區“用工荒”加;
4油價高升,企業運輸、能耗、管理成本同時增加;
5人民幣不斷升值,國內通脹也不斷增加,中國兩三成外貿訂單已流往孟加拉等勞動力、原料價格便宜的國家;
6今年年后,國家銀根緊縮,各地錯峰用電也給企業帶來現實的壓力。
PK
●與2008年比更不樂觀
2008年金融風暴席卷全球,謝漢華的工廠訂單直線下降20%以上!爱敃r市場不容樂觀,資金流動出現問題,但都屬于外部市場因素,危機背后有更大的商機。”謝漢華說。
2008年以后,首先增加的是用工成本。三水佳利達紡織染有限公司董事長姚穎認為,這主要是兩大因素造成的:其一,2008年1月1日,新勞動法頒布實施后,企業的用工成本至少翻倍;其二,近年來,中西部地區產業轉移和發展顯現,勞動力開始回流,珠三角地區“用工荒”加劇!熬鸵越衲隇槔衲旯と说墓べY同比增長了30%以上,達到3000—4000元/月!
“其實,一切的漲價都源于油價高升!比煌ㄓ∪居邢薰靖笨偨浝韽埨砜品治觯蛢r直接帶動企業運輸、能耗成本增加的同時,也間接將企業管理成本提升。2009年3月,國內成品油實行新的定價機制,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實行有條件的聯動。短短兩年,國內油價已上漲超過3000元/噸。
同時,人民幣不斷升值,2008年初1美元可換人民幣7.2元,如今只能換6.4元,國內通脹也不斷增加。中國紡織業賴以競爭的成本優勢不斷遭到侵蝕,國外訂單也向東南亞、南亞等勞動力、原料價格便宜的地區流失。雪上加霜的是,今年年后,國家銀根緊縮,各地錯峰用電也給企業帶來現實的壓力。
謝漢華稱:“國內外復雜的市場因素交織在一起,中國紡織業早已危機四伏,此次棉價過山車只不過是導火索!
●與東南亞國家比優勢盡失
在均安牛仔城附近的金典服裝,是均安最大紡織服裝集團———希布郎的集團企業之一。
金典從春節后開工以來未曾停過工,但是,本是靠承接國內外訂單生產運營的金典,開春以來至今未接過一張歐盟訂單,目前該廠依靠國內訂單來維持生產。歐盟訂單流到哪里去了?該企業一位內部人士透露,客戶反饋來的信息是訂單被越南截留。
“紡織大國中國的兩三成的外貿訂單已流往越南、孟加拉、印尼、印度等國家!币Ψf開始算一筆成本賬,來說明為何這些國家能搶走中國的訂單。姚穎稱,比較之下,中國紡織產業目前已失去原有的競爭優勢。
舉孟加拉為例:用工成本。孟加拉工人工資400元人民幣/月,佛山工人工資支出3000元/月(包社保600元,包吃包住400元,薪水2000元),再加上租賃廠房,限電損失,工人工資比孟加拉高六七倍。
棉花價格,孟加拉從巴基斯坦進棉花,是世界上最便宜的棉花,是中國棉花價格的四成左右。據行業人士稱,包括棉花等原材料在內的生產要素,成本比2008年增長70%到80%.
土地租金1元/月,佛山比如張槎大概是7元/月。
除了水費差不多外,天然氣和電費都比佛山便宜。拉閘限電時,企業選擇自主發電,成本要翻一倍。
關稅,孟加拉紡織進入歐洲市場,享受免15%的進口關稅優惠。中國則沒有。
媒體公司環球資源今年年初公布的一項有關385家國際買家的調研顯示,大部分受訪買家表示,他們需要付較高的價錢采購中國產品,31%的受訪買家表示會增加從越南的采購。調查還表明,中國的紡織品出口商已經感到了訂單在轉移,原因之一就是越南的價格要比中國便宜30%.
“寧愿做虧3%或4%的訂單,也不能讓機器停下來,要養著工人!薄叭绻F在就選擇不接單停產,那工人全部會跑掉,整個企業都會癱瘓!
———名下有明佳棉整有限公司等十間公司的劉雄杰
“2008年金融危機造成的是‘外傷’,銷售市場不景氣、資金周轉出現問題,企業還可以堅持運轉。如今我們受的卻是‘內傷’,成本劇增,利潤空間驟減,只得垂死掙扎!
———佛山市名洲紡織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漢華
出路
轉戰內地還是孟加拉?
為了降低成本,佛山企業各出奇招。有的直接在工廠空地養豬、種菜,節約生活支出。有的則自己組織車隊,節約運輸成本。謝漢華剛剛收到公司的統一短信:“今天錯峰用電,所有辦公室停用空調。”
節流必要,但開源則更緊迫。
與其他傳統產業一樣,困境一出就有人提出“轉戰中西部”的戰略。而中西部地區對佛山紡織的認可度也頗高。單在上月內,就有來自湖南、河南、江西等地的招商團到佛山考察并宣傳自己的政策。
“離開佛山就意味著丟失我們十幾年經營的銷售渠道和市場,不到迫不得已,我們不會考慮轉移!敝x漢華對內地的招商并不感冒,“到內地去,配套設施如何保障?產業鏈如何經營?如果政策不穩定怎么辦?就算要轉移,我們也會更傾向于孟加拉、越南等地。”
在孟加拉、越南等地,紡織業開始蓬勃發展。根據謝漢華等人反饋的信息,那邊的原料、能耗等成本僅為中國企業的1/5,在謝漢華看來,如今的孟加拉就像八九十年代的中國,成本優勢明顯,“如果國內的市場環境持續低迷,將有更多的企業破產,也將有更多企業轉移孟加拉或越南!
●陶瓷產業
現狀:陶瓷企業生產銷售正常,有轉手,存在與全國同樣的生產線停工情況。
處境確實很艱難但產銷都還正常
內有房地產調控、原材料價格上漲、人工成本攀升、限電,外有歐盟、韓國、泰國的反傾銷,在此內憂外困之下,佛山陶瓷企業雖然處境艱難,但生產、銷售都還正常。
中國陶瓷城、華夏陶瓷城,以及中國陶瓷總部基地的建陶企業反映,市場交易量和去年同期比沒有太大波動,在正常范圍內。而新明珠、新中源、東鵬等本地陶瓷巨頭均表示,在佛山的工廠正常開工。
據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佛山辦事處主任藍衛兵介紹,“雖然今年是歷年來建陶行業最難做的一年,但佛山目前還沒有出現小企業停工或者倒閉的現象。有十多家小型陶瓷廠轉手的消息,但都是通過股權轉讓的形式轉手,沒有倒閉!奔词褂羞@種轉手現象,陶城報副主編羅杰分析,也都屬于正常情況,“光景好時,也有人轉手!
而其它地方就沒有佛山這么幸運了!耙患移髽I,僅瓷片產品庫存量就達兩千萬左右,可以想象淄博陶瓷企業面臨多大的市場銷售壓力!弊筒┨沾尚袠I協會副秘書長、中國財富陶瓷城總經理孫紅霞日前對媒體稱。自去年以來,淄博建筑陶瓷大量產品存在倉庫,企業只能選擇停產。據行業人士預估,淄博停產線可能超過一百條。
探因
房地產調控影響大
為什么今年陶瓷行業情況特別嚴峻?業內人士分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國內房地產調控,對下游的陶瓷行業產生較大的影響;二是國內江西、湖南、福建、湖北等地的陶瓷產區相繼崛起,產能嚴重過剩,佛山的傳統市場銷售半徑大幅減少;三是部分企業品牌性不強,都處于拼產量的初級階段,產品同質化嚴重,不可避免地進行價格戰,利潤已降到最低。
“今年上半年我們的銷量比往年要少20%左右,今年的形勢確實比較困難。以私拋廠為例,因為各種成本不斷上升,售價又漲不上去,生產一塊瓷磚也就一毛錢的微利!备窭锓扑苟麻L羅家新介紹,“如果成本繼續不斷上升,產品價格又不能隨之上漲,就極易出現做一片磚就虧一片磚的情況!
蒙娜麗莎陶瓷董事張旗康表示,“今年的形勢毫無疑問是比往年都要嚴峻,因為陶瓷產業主要是內銷,而房地產的調控嚴重影響到了我們的銷售。目前我們都有一條生產線停工,但是我們公司的銷量暫時還未受到影響!
●五金產業
現狀:小廠難維持,但還未呈現大面積倒閉,僅小部分工廠轉手經營,或者關停生產線。
小廠利薄難維持少數關停生產線
經過40多年發展,佛山各類五金加工企業已過萬家,絕大多數是勞動密集型的小企業,分布在金沙、西樵、桂城等地。
受房地產新政、限購令等宏觀調控影響,如家具、櫥柜等終端、爐具產品市場萎縮,外部又遭遇歐盟貿易壁壘,冷風已倒吹至小五金配件行業,有五金廠老板反饋,“整個市場訂單至少減兩成!
雖然受大環境影響訂單減少,但五金小作坊,卻主動在減訂單。一五金廠老板稱,今年的用工環境是最糟糕的一年,工人對工資要求卻很高,“今年工資要提升10%到20%,還招不到人導致一些訂單不敢接,只能減少訂單。”另一老板表示,“客戶報價,有時連成本都回不來,但是有機器在這里,就拿些訂單回來做,維持一下。但如果再繼續這樣行情低迷,可能選擇關廠不做了!
受各種因素影響,五金行業中多個小廠利潤低至歷史低位,出現有訂單也不接的情況,但即便如此艱難,佛山五金廠的大多數老板還是堅持開工,有多少單做多少,僅少數工廠計劃轉手經營或關停生產線。
應對
搶先升級嘗試轉型
寶明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溫志敏說,事實上,2008年已是一場洗牌,現存企業抗風險能力已得到加強。他的企業,由于2008年更新設備,自動化程度提高,實現一個人可以頂替原十個人的工作。
的確,上規模的五金企業反饋今年業績平穩發展。佛山惠駿機械零件制造有限公司負責人黃錦銅將企業良性運轉歸功于2006年開始的部署。2006年起,他就不斷在更新設備上做文章,他每年拿出利潤的二三成更新設備、擴大生產;這樣的投入下,他的用工數量從原來130人,減少到如今的90人,而產值則是實現翻倍,從作坊式的小廠中突圍。
更有嘗試轉型的“吃螃蟹”的人,掘得第一桶金之后,溫志敏收購汽車防盜器公司與一間生產汽車內裝飾產品的公司,走上多元化經營的路子。四十多年前,臺灣螺絲生產量占全世界比重七成以上,而現在,中國螺絲生產量占全世界一半以上,溫志敏說,“隨著中國用工成本、材料成本、資源成本等的增長,消減了中國在五金制造方面的優勢,這樣的產業會呈現向第三世界轉移的趨勢,提前部署轉型十分有必要!
|